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春末夏初,画册墨香(上)

□白本

顾坤伯

五月初的午后,我来到城北的王家小院。王老板是刚从上海回来的旧书贩子,此刻正倚在藤椅上摇着蒲扇。见我来了,他眯着眼笑道:“来得正好,前些日子的好货色在上海就出手了,十来本新文学初版本,每册都卖了这个数。”他伸出三根手指在我眼前晃了晃。

院子里堆着几个樟木箱子,里面的书都是上海客人挑剩下的次货。我蹲在箱前翻捡,忽然一册厚重的剪报集从旧书堆里探出角来。那是一册厚厚的珂罗版剪贴画册,我盯直了眼。王老板说那画册购自沪上一位画家,我兴趣更高了,当即高价买入。

暮色四合时分,我捧着那册厚重的剪报集回到书房。台灯昏黄的光晕里,一页页泛黄的画报渐次展开,宛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时光之门。

这本精心辑录的画册共收录160余幅珍品,以明清书画为主轴。指尖掠过之处,尽是丹青妙手:黄道周笔下芝兰的清雅、唐伯虎墨中烟树的迷离、丁云鹏蒲草间的闲趣、沈周渔艇旁的野逸……每一幅都承载着数百年的风雅。清代诸家更是蔚为大观——王翚仿曹知白的禅意、王原祁拟巨然的苍润、恽寿平追黄公望的疏旷,乃至石涛那幅墨气淋漓的《寒峰图》,无不令人屏息。最末还缀着吴湖帆民国年间所作的《临流独坐图》,为这本画册平添几分时代交错的美感。中间还有戴本孝的画作《溪山积雪图》,观来有很亲切。他曾为如皋冒家作画多幅,又来如皋做客。

我不禁莞尔:在珂罗版画册价格高涨的今天,这样一册汇集如此多名家之作的手工剪贴本,真是物有所值。每一页翻动时沙沙的声响,都像是在诉说一段被时光淬炼过的艺术传奇。

这部剪贴画册采用上等四开硬白卡纸作底,将晚清至民国时期刊印的各类画册精心裁切,再以浆糊一一粘贴其上。整册虽无题跋序言,却在反复品鉴后显露出不凡来历——页眉处偶现的“景峰过眼”朱文小印,以及某些画作旁边有题字,无不昭示着此乃国画大家顾坤伯先生旧藏。

顾坤伯(1905-1970),无锡人士,字景峰,晚号二泉居士,其笔墨深得宋元遗韵。细观册中编排:明清山水按笔墨流派暗分序列,花鸟作品依时节气韵巧妙组合,这可能是顾先生亲自临摹学习的画册。那些被重新编排的历代名迹,正默默诉说着一位艺术家对传统的深情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