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文学苏军新关注:文学不是“小圈子”而是“大圈”(下)

□冯圆芳

最近,知名茶饮品牌茶颜悦色邀请《青春》杂志推出联名款奶茶,取得不错反响。“品牌找上门来合作的,不用我们出一分钱,说明《青春》越来越被认可。”《青春》杂志社总编辑李樯笑道。近几年,《青春》构建创作扶持网络,累计推出区县作者作品1200余篇,孵化地方文学图书18种,《秦淮河畔的文学记忆》《栖霞山笔记》等作品入选江苏省全民阅读推荐书目。“专业期刊+草根创作的新型文学生态,破解了普通作者发表难的困局,江北新区下岗工人王某的《车间手记》通过江北新区专刊发表后,其图书版税收入已达4.7万元。”

镇江市作协也在转型,在青少年群体中培养浓厚文学氛围。去年年初,镇江市作协成立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儿童文学等六个创作委员会,由儿童文学创委会辅导镇江报业小记者创作的23首童诗,在《京江晚报》发表后,给予孩子们极大鼓舞。

参与共建地域文学生态圈,江苏荣浩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泗阳县作协名誉主席余义伟作为企业家代表来到研讨会上。联合泗阳县作家协会设立“荣浩杯”全国微型小说大赛奖,邀请数十位全国著名作家与泗阳本土作家面对面交流,赞助县作协开展地方文学新人作品研讨会,策划举办“百名作家进泗阳、看宿迁、写宿迁”活动……“在支持地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企业不应越位包办,以协助者、赋能者的角色参与,不要把做生意的直白庸俗牵扯到文学活动中。互相尊重、平等协作是生态圈可持续的关键。”余义伟说。

“文学苏军新关注”活动期间,与会者走进赛珍珠故居及纪念馆,丹阳的南朝石刻群、丹阳书房和吕城文学馆。“丹阳书房”几个大字由莫言题写。步入吕城文学馆,可饱览当地非遗、历史传说、文学先贤和在地创作风貌。2016年创立的《吕城》内刊已与省内外50多家内刊建立刊际交流,2023年成立的吕城文学馆成为“草根”文学爱好者的交流阵地。不辞细流,方成文学之大,这份“新关注”,揭开了江苏文学的勃勃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