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文脉绵绵大成殿
□严世进
如皋文庙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后多次移建,于明嘉靖十九年迁至现址——今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内。庙前扩泮池,东西分架文德、武定二桥。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奎光阁、敬一亭等建筑群,结构严整,规模恢宏,名甲江淮。清末,乡绅沙元炳在此创办如皋公立高等小学堂。历尽沧桑,时至今日,文庙古建群尚存大成殿。
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五开间宽23.4米,进深9檩17.8米,殿基高0.7米,前檐高5米,后檐高5.8米,殿脊至地高14.5米,单檐歇山顶,正面披檐,形成重檐效果。全殿有柱30根,纵横排列成行。殿内柱为楠木,极为珍贵,最大的直径达80厘米,柱下安置覆盆式莲花柱础。柱前有回廊、月台,月台高0.5米,宽7.8米,长20.3米,四周有青石雕栏,其莲花纹刻工精细。大成殿梁额枋上的彩面系清代工匠绘制,画面内容丰富,形式古朴,用笔洗练,色彩绚烂,是十分珍贵的民间彩绘样本。
大成殿内尚存匾额4块,其中两块在汉白玉孔子坐像上方。一块是清乾隆皇帝手书“万世师表”,另一块是咸丰皇帝御笔“德齐祷载”(字迹已模糊不清,仅存玉玺印记)。另两块匾分列孔子坐像东西两侧,东侧为“重游泮水”,西侧为“太史”。“重游泮水”是科举活动中的一种庆祝仪式。
大成殿正堂的楠木立柱上,有楹联两副。一联为“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一联为“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鹿牖风莫喻圣人”。门堂东西两侧为名宦祠和乡贤祠。名宦祠祭祀唐代的黜陟使李承;宋代的县令曾易占、胡令仪、赵抃,淮南发运使张纶,通泰镇抚使岳飞;明代的知县仇炅、胡昂、徐相、黎尧勋、宋文昌、李衷纯、吴宏功,漕运使郑晓;清代两江总督傅腊塔、于成龙、李卫,江苏学政与江南学政张泰交、余正健、周系英、胡高望,盐法道周亮工,江苏巡抚张伯行,大学士蒋廷锡,漕运使俞德渊,江苏按察使吴其泰。春秋祭孔子时同祭名宦。乡贤祠在文庙内大成门西侧。祠内祭祀宋代天章阁侍讲胡龙图阁学士王觌,孝子丁天锡;元代平江路总管陈应雷;明代宁夏巡抚冒政,监察御史马继祖,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冒鸾,广东海丰知县刘瑗,太子少保、南京右都御史何瑭,太子少保孙应鳌,广西布政使苏愚,云南宁州知州冒梦龄,山东新泰知县李上林,光禄寺丞李伯龙,处士冒基,堂邑王教授严怡;清代赠中书舍人范永、赠中宪大夫范育、文学家冒襄、饶州同知程化鹏。
大成殿还保存石碑14方,记录下文庙修缮的历史。如今,经维修后的大成殿,焕然一新,殿前殿后附小师生书声琅琅,文脉绵绵,一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