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如皋董糖:

酥松甜蜜 唇齿留香的非遗美食

 

 

进入冬季,如城街道长港村的南通一品酥食品有限公司接到了不少订购董糖的订单。昨日一大早,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制作董糖的工人们已经热火朝天地忙碌了起来。

如皋董糖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如皋人独一份的“甜蜜记忆”、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之一。据传,在明朝崇祯年间,如皋才子冒辟疆去南京江南贡院赶考时,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一见钟情。冒辟疆回到如皋以后,董小宛十分思念,就亲手制作了酥糖寄给冒辟疆,因为是董小宛所制,因而称之为董糖。董小宛嫁到如皋,和冒辟疆一同在水绘园居住后,又对董糖进行了改良,使用当地产的焦屑、黑芝麻等原料制作,口味更具地方特色,称为如皋董糖。

岁月流逝,一代代如皋手工匠人将这道传统点心的制作技艺不断传承下来,让这座城市至今仍因它而唇齿生香。南通一品酥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丁帮建,就是如皋董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丁帮建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如皋董糖,一直坚持传统配方,由匠人经过二十八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

如皋董糖的制作工艺,尤以糖骨成型这一步最为考究。将糖骨展开,均匀配以糖心,反复包褶,再经过压切才能成型。制作好的如皋董糖,切开后层次分明,剖面纹理呈丹凤眼状,吃起来酥松香甜,回味悠长,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丁帮建介绍,每天产出的董糖,基本都能在当天销售一空,称得上供不应求。如今,不仅是在如皋本地的大型商超,在南京夫子庙、成都美食街等也都能够看到如皋董糖的身影。

和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如皋董糖的技艺传承是丁帮建等非遗传承人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南通一品酥食品有限公司制作董糖的老师傅里,年纪最小的也已经五十多岁了。为了培养出更多年轻一辈的传承人,近年来,丁帮建积极与本地的职业学校达成合作,吸引了一批青少年前来学习如皋董糖的制作技艺,他说,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这项非遗美食更好地传承下去。

□融媒体记者韩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