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田间课堂播撒科技种子

近日,如皋市志颐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特殊的实践课。在学校组织下,279名学生前往磨头镇丁冒村青少年研学基地,开展为期半天的“农业+教育”研学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领悟农耕文化。

基地精心设计了多个趣味农耕游戏项目。在手推车比赛现场,初次尝试的同学们显得手忙脚乱。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有的同学推着独轮车偏离了跑道,有的与其他选手“撞车”,现场欢笑声此起彼伏。随后的兔子跳和提水桶比赛同样状况频出。这些看似简单的传统农耕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

与此同时,另一边读蔬馆的90余名学生正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讲解“太空种子”的奥秘。展台上,一粒粒看似普通的种子,却有着非凡的“太空经历”。“这些种子搭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在微重力、强辐射的特殊环境下产生变异。”基地科技辅导员详细讲解道,“返回地面后,要经过4至5年的栽培试验和选育,才能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据介绍,这些太空种子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是我国航天育种技术的重要成果。

在农具体验区,基地负责人王小龙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这位被当地人称为“种菜王”的新型职业农民,从30亩大棚蔬菜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500亩循环经济园的农业带头人。

“这是种子编织机,可以精准控制播种间距;这是覆膜播种一体机,能同时完成多项作业;这架无人机可以进行精准施药……”王小龙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近五年来添置的“新伙伴”。他告诉记者,这些设备不仅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至5倍,更让农产品品质有了质的飞跃。

“今天的活动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也是一堂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志颐小学德育处主任倪玉琴表示,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赋能作用,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成就未来”的种子。

据了解,丁冒村青少年研学基地成立于2022年10月,由村委会牵头建设,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农业实践平台。基地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开发了系列研学课程,每年接待学生超2000人次。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业+电商”“农业+旅游”“农业+教育”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跨界融合激活了乡村资源,让农田摇身一变,成了直播间、景区、教室。这种“以农为本、多元共生”的发展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推动城乡互动从单向输血迈向双向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融媒体记者沈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