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的实践与思考

□韩欣

水绘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本文旨在从水绘讲堂的成立、实践及功能作用的发挥角度出发,探讨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的实践路径,并对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一、目标的提出与意义

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简言之即让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园子,始终保持文化秉性,始终赋有文化魅力,从而在保护与活化利用中,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不断彰显其文化品位,不断发挥其文化功能。这既是做好水绘园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做好水绘园管理工作必须把握的根本方向,更是做好水绘园管理工作必须秉持的核心理念。

一是有利于统一思想,把管理行为纳入正确轨道。二是有利于把握方向,使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性。三是有利于活化利用,让园子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

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当下的首要任务是修复与保护。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同时对园内的水系、植被进行生态修复,确保园林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和文化痕迹。其次,复兴文化活动。水绘园曾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举办诗会、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是其文化属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复兴这些传统活动,可以重新激发水绘园的文化活力,吸引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再次,重视教育与传播。文化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文化素养的形成贵在一个“化”字。要在“化”上下细功、做文章,达到感化人、引导人、提升人。通过开设园林文化讲座等传统方式,向公众普及水绘园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围绕以下各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建成陈从周纪念馆,明晰了水绘园文化发展的文脉机理。二是开设水绘讲堂,搭建了水绘园文化挖掘交流宣传平台。三是昆曲走进水绘园,让这座古老的园子焕发了勃勃生机。四是布展华野一师、布局粟香书屋,让红色文化发扬光大。五是以文化人,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水绘园的文化魅力。首先定线路。从满足各类不同目标群体的兴趣与需求出发,思考线路调整方向,提升游园体验。完善“常规线路、文化线路、调研线路”等三条游路,细化游线及讲解词。“常规线路”注重娱乐、放松,即“景区总述+景点+个性项目体验”;“文化线路”追求深度体验,即“景区总述+造园思想+特色主题+茶歇观片+交流研讨”;“调研线路”关注考察与交流,即“景区总述+保护发展介绍+特色主题+观片交流”。其次谋讲解。水绘讲堂工作室根据线路调整分组集体备课,并发挥水绘文化宣讲队的作用,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讲解格局。最后编册子。组织有基础有兴趣的志愿者策划编撰普及性读本,让游客在文字中领略水绘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从拍摄四季图片中欣赏不同角度景色之美、品味水绘园在历史长河中的名人故事。

二、初步成效

一是丰富完善了水绘园风景区的内涵。水绘讲堂的设立是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的必然要求,也是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的关键举措。水绘园厚重的历史底蕴是凝固的美,水绘讲堂的设置则是为这一凝固的美搭建了展现、绽放的平台。水绘讲堂与水绘园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共放异彩。

二是提升了水绘园风景区的层次。陈从周纪念馆展陈的是先生的造园思想、造园实践,以及先生与水绘园、与如皋的深层关系。水绘讲堂与陈从周纪念馆融为一体,成为水绘园风景区的一个新景点,既是对景区功能的补充,也是对景区在文化层面的彰显与提升。

三是凸显了水绘园的文化特质。通过开设“我与陈从周”“昆曲与水绘园”等讲座,组织《禹之鼎绘董小宛像》《小宛芳名远播西方》《我的父亲陈从周的如皋情缘》等专题文章,让大家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了解水绘园,从而增强对水绘园的文化认知,提升游客的文化素养。

三、实践启示

一是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系。保护是第一位的,是前提,是基础;活化利用是目的,更是实施保护的最好方式。保护与活化利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反对消极的保护,摒弃不要活化利用的机械式保护;秉持积极的保护,摒弃不顾保护的野蛮式开发利用。

二是文化软实力与实现经济效益的关系。首先要看到水绘园文化软实力本身带来的价值,是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是古典园林之美所呈现出来的如皋魅力,是如皋靓丽的名片。文化软实力是本、是源,其自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直接效益,还有因其影响力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后者是巨大的、广泛的、持久的。

三是免费开放与市场化经营的关系。二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不是两个对立面。而用好一切资源开发、转化、积累社会财富,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惠及百姓、惠及民生。在一个免费开放的空间,完全可以向游客提供他们所需求的经营性项目,即提供有偿服务。就比如进入一个大型商场是免费的,但购物、游玩一些娱乐项目则是有偿收费的。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顺应需求,精准服务,提升市场经济思维水平。因此,提供有偿服务与免费开放不但没有矛盾,相反是免费开放后最大限度、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需求服务的必要补充。

四、理清思路

水绘园文化属性的回归不仅是对一座古典园林的修复,更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文化属性的回归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水绘园的文化价值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一是从思想观念看,解决个禁锢问题。水绘园是如皋的宝贝,是如皋最具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水绘园又不仅仅是如皋的,她对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无数的追随者。科学保护好这个园子,是根本而首要的问题。要冲破狭隘的、短视的思维观念,统一思想,把握核心,才能把这个园子维护好。

二是从推进方法上,解决个总布局问题。要用高位思维、系统思维去解决水绘园的保护与发展,抓住水绘园文化属性这个核心问题,整体布局,扎实推进。切忌敲敲打打,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头,切忌零碎的随意的行事。

三是从人员素质看,解决敬业精神问题。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园、懂园、护园的品质,增强人文素养、专业本领、责任意识及科学精神。一个负责任、能担当的团队是水绘园持续保护好发展好的保证。

切实扛起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大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水绘园文化属性回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相信水绘园不仅能够再创辉煌,更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