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三不”书记谢翼飞
□沈寿友
谢翼飞曾任如皋县委书记等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如皋县委办公室工作时,有幸结识谢书记。他节操高尚,有些小事至今令我难忘。
他下乡调研一般不预先通知。那时,谢书记经常下乡调研,县委办公室领导通常轮流安排办公室一名秘书作为随员。我亦被安排跟随若干次。调研行程一般不预先告知乡里。当时从县城到乡里交通条件较差,且如皋县级四套班子也没有几辆汽车。跟县委谢书记下乡调研一般都是骑自行车,走乡间小道,一行只有两人。这样轻车简从,既是条件所限,选近路,更是便于直观了解偏僻乡村的实际情况。下乡无特殊情况一趟总要三五天时间,食宿随遇而安。住宿条件好的就是乡政府跟农舍类似的所谓招待所,或是乡干部工作办公室。不午休,晚餐后,谢书记一般都是在乡政府机关跟干部围绕工作进行个别谈心。下乡行程途中,边走边看(主要看农作物长势和养殖业),随机遇到农民顺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和对乡村干部的反映,直接掌握到不少基层社情民意。有一天下午约两点钟,我跟谢书记到了当年的高井乡政府,遇到一位刚睡午觉起来的副乡级干部,谢书记就顺便询问乡里有关工作,那位领导面带睡意、面容尴尬,支支吾吾,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谢书记没有当面批评责怪,首先关切地问是否是特殊原因休息刚起床?然后和善地对其给予了勉励。这位乡领导惶恐至极,立马惭愧地解释、检讨、表态,并马上托人向乡党委书记报告。
他坚持“当干部不能随便吃人家的饭”。跟随谢翼飞书记下乡调研的年代,下乡工作有伙食费补贴,每天五角钱。谢书记总是吩咐我领取的补贴按规定交给乡政府食堂。谢书记一日三餐一般都在县政府食堂,有时工作忙到食堂没得吃了,就随便将就一下。有一次,我诚恳地请他到我住在县委大院内跟谢书记宿舍同楼的小家庭吃顺便饭,谢书记婉言地表示“不可以随便到人家吃饭”。1982年,谢书记光荣地当选党的十二大代表,为了便于谢书记带行李赴京参加盛会,我联系南凌一个村办厂,为他做了一个人造革包,他坚持付费。谢书记虽然严格要求自己,却厚道待人。一次我跟谢书记工作到了南通市区,他把我和驾驶员带到他家,亲自着煤球炉子煮饭、烧菜给我们吃饱回家。1986至1988年,我在南通参加成人高校学习期间,谢老书记专门约我及在如皋乡镇工作过的几人到他家就餐,仍然是他老人家亲自买菜、上厨款待我们。
他认为“当干部的屁股不能不在位置上”。“当干部的屁股不能坐歪了、不能不在位置上”,这是谢书记的为官信条,也是对我们的忠告。我清楚地记得,一次我跟谢书记赴当时的马塘乡调研,乡领导安排谢书记及我住宿在乡政府前面类似农舍的所谓招待所。早上醒来,我还没有来得及向谢书记打招呼,谢书记就主动亲切地跟我招呼,在谈到有关干部作风话题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当干部的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不能屁股不在位置上。”谢书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不摆架子、平易近人是公认的,点滴之事足以证明。作为曾经跟随谢书记下乡的我,一次为了问路,遇见一位像老太一样年纪的女人,我信口说了“请问老奶奶,接着怎么走?”,事后,谢书记对我说,这样向人家问路不礼貌,应当尊称人家“老太”!还有一次,我跟随谢书记到南凌调研,正好到了我老家所在的村,当他听说我的老家就在附近,他说哪怕迟点休息,也要到我老家看看。我说家里条件不好,他说不管条件好差,应该去看看,去后关切地问我原来睡觉的床铺在哪里?得知后专门到我那简陋、陈旧的床上坐了一会儿,意思是要感受一下我的过往。当时我深知,作为县委书记的此举,是对我们普通一员亲切的关心和无声的勉励与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