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村里有了“飞行基地” 乡村振兴“借翼翱翔”

 

1月中旬,气温在零度徘徊,虽然年末的工作比较忙,顾苑林还是驱车从南通赶到如皋平园池村,接受当天的飞行培训。

热身、登机、佩戴装备,在教练郝鹏的指导下,顾苑林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飞机上的各色设备,为不久后的单飞打好基础。自从2024年6月在郝鹏的飞行基地报名飞行培训课程后,顾苑林已经在此上了三分之一的课程。

“我从小就胆子比较大,热爱冒险,登山、潜水、滑雪,这些运动我都喜欢。在网上看到如皋有这样一个飞行基地后,我就慕名过来参观,然后报了名。”顾苑林是一名大学老师,酷爱运动的她,心中有个“蓝天梦”,而平园池村的飞行基地成了她的“圆梦之地”。

教练郝鹏是一名空军退役飞行员,拥有25年“空中驾龄”。一生与蓝天结缘的他,即便离开了熟悉的部队,再次创业还是选择了飞行行业。2023年,他和好友王珏等人来到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创办了景行(南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平园池村乡村旅游飞行体验基地。

“我们一开始是在苏州,后来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人员来苏州招商,我们了解到平园池村的地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就把基地落到了如皋。”从白纸一片的农田,到建设跑道、机库落成,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园池村的大力支持,让郝鹏切身感受到如皋营商环境的优良,“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基础设施基本到位。现在整个机库面积有1500平方米,配备3架飞机,固定学员有9名。

抓住“低空经济”发展东风,推动地方产业发展“趁势而飞”。乘着飞机俯瞰平园池村,只见田野如棋盘,千亩藕池、各类果园、蔬菜大棚都化作地面上的一个个小点,平园池村的美丽风光得以尽收眼底。

“10多年前我们村还是个纯农业村,现在每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去年我们和飞行基地合作开发了飞行旅游观光项目,这既能为飞行基地引流,又能激活平园池的空间资源,给游客全新的体验。”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介绍,得益于飞行基地的建立,如皋及周边县市不少对飞行感兴趣的人都主动来到平园池村进行对接,这对平园池村文旅产业向“新”发展大有助益。

旅游产业是个随季节变化波动的行业,冬天的平园池村变得有些安静。看着冷清的基地,郝鹏有些坐不住了。当天一早,他决定开车去海安,拜访一位企业家。

老板毛新富是郝鹏飞行基地里的一名学员,去年6月,他开始跟着郝鹏学习飞行。日常交流中郝鹏得知毛新富准备购买一架飞机,郝鹏这次上门正是为了和他洽谈飞机安置问题,他希望毛新富可以把飞机落在基地。“我们的收入主要有三个部分,游客飞行体验、飞行执照培训、飞机存放托管。”

从飞机模型,聊到飞行梦想,从飞行机械制造,聊到低空经济发展,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热聊”,毛新富最终决定把购买的飞机放在郝鹏的飞行基地,“他为人很真诚,既懂飞机,也热爱飞行,把飞机放在他那里我很放心”。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新拿下的订单,像吹进寒冬里的一股春风,鼓起了郝鹏的干劲。最近营地变得更加热闹,郝鹏接待了不少前来参观的企业及政府工作人员,大家希望在这里看到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运作模式,从而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基地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相信随着政府、资本、龙头企业等的加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飞行基地建设起来,届时飞机将会变成大众交通工具,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将有更多人会开飞机,在家附近就能坐上飞机。”虽然现在经营压力不小,但对于未来郝鹏充满希望。

□融媒体记者蔡梦玉